全民直播答题赚钱游戏为什么不火了?
古人诚不欺我,知识往往可以给人带来财富。
虽说表哥一直觉得知识不能改变人的命运,但18年的一个风口中,知识可以给你带来财富。
就在2020年,可能因为疫情,很多人在家没啥事做,不知道为什么,直播答题这个风口“又”来了。
为什么说是又呢?
因为18年年初,直播答题盛极一时,无数平台窥视到了其中的利益,纷纷涌入。但是仅仅两个月,火极一时的直播答题,突然凉了。
没关注的人可能不知道,但凉的这么快,这么突然,这么彻底的项目,也是很罕见。
当时娱乐圈纪委,震惊体创始人都纷纷进入直播答题行业,疯狂撒币。
但就仅仅两个月,临近年末未到农历年时,直播答题就凉了。
表哥今天聊聊,直播答题为什么就凉了?
政策
上层建筑往往能在电光火石之间,决定一件事的命运。
直播答题的前提是直播,当时正处于千播大战的末端,虽说是末端,但也仍然有不少的平台残存。
这些平台看到直播答题的热度,纷纷引入直播答题的机制,通过撒币来换取新用户,在这可以看出直播答题是一个很不错的吸引新用户的口子,虽然有很多的羊毛党,但是在千播大战中,不少获取新用户单价都快超40块了,比起直播答题吸引来的用户,均价才15-20,对比起来还是非常划算的。
但是用户来了,平台当然想着尽快变现一波,或者长期让用户存留下来。
这时,很多辣眼睛的操作就来了。
直播答题虽然看上去很健康,很益智。但在一个直播平台里,你答完题之后,平台推荐给你的确实各种瓜子脸、大长腿、小腰精等内容。
满屏幕的美女在喊着:“哥哥,送个飞机可以加群领取我的神秘福利哦。”
很多人这时就想着,反正刚通过平台赚到一点小钱,这点钱提现又麻烦,不如直接充进平台,看看美女的直播福利吧?
啧啧,平台通过直播答题撒币吸引了新用户,新用户答题获得了现金奖励,转手就就送回给了平台,然后平台还和主播分成,好一个算盘。
所以,广电总局下发的《加强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管理》通知,大致就是讲:“直播答题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内容,一些平台喜欢用低俗暧昧的内容来吸引用户的眼球。”
这是当时直播答题,凉掉的最大原因,但当时,广电总局应该也没有三申五令白纸黑字的强调说,不能经营直播答题了。
灰产
直播答题这么大一个项目,当然不可能只有吸引新用户,以及让新用户在主播身上消费赚钱的模式。
直播答题中,一般错了之后,就无法继续。
这时就要通过一些指定的道具,比如“复活卡”,让自己可以继续答题。
复活卡的获取,一般源自于用户花人民币购买,或者是用户推广几个新用户获得。
这时直播答题的盈利模式之一。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模式就是参赛费,每个人上缴XX元的参赛费,通过了全部答题之后,全部人可以瓜分奖金。
这两种盈利模式,几乎涵盖了所有直播答题的盈利模式。
有江湖就会有利益,有了利益,就会有灰产。
为了利益,就有人开发一些自动答题的脚本或者程序,速度超越真人,而且还能模拟真人答题,只要题库够全,几乎可以做到100%对。
这是最常见的灰产一部分,但这一部分对于直播答题的影响是很小的。
用户有对策,我们自然可以加入一些新的政策,比如说加入人脸识别、验证码等反作弊系统即可。
关键的是,一些平台为了利益,往往会作假。
比如说生成一堆机器人,一起分摊奖金。
比如说生成虚假人数,让直播答题看起来更火。
比如说将奖金的金额降低,人数降低,看起来更好获得。
等等。
用户作弊容易被抓,但商户作弊,被抓的概率就小的多了。
人性
其实直播答题,有点类似于赌博,一些上瘾的用户,会不断去搜集平台的题库,力求全部题都做对,瓜分更多的奖金。
就像表哥最初下载知乎一样,我一开始下载知乎是为了在知乎上学习的,没有想到居然沉迷进去影响学习。
很多直播答题的人,一开始也是为了可以和好友比拼,或者想试图在直播答题中学习,但这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玩了直播答题之后,很可能被直播平台的其他泛娱乐影响进去,别想着什么学习。
沉迷答题之后,可能就如赌徒一般,每天等着直播答题,荒废时间。
所以直播答题这种,赤裸裸的投机主义和掺杂着赌博色彩的项目,才会三次被人民网点名,最后凉了的。
写在最后
对于直播答题,表哥也研究一阵子,但因为圈子内之前有人做过“早起打卡挑战”的项目,表哥觉得非常相似。
而“早起打卡挑战”项目的发起人,后来因为修改游戏内数据,涉案金额达到200W,被判7年。
本也想弄个直播答题的小程序,为自己的公众号带来流量的,但想想觉得不长久,所以就没去做了。
果不其然,很快凉了。
但今年又火了起来,这次声势没有18年那次大,但估计会比较长久,因为这次的直播答题的玩法,和之前有本质上的差别,以后有时间再单独写篇文章说。

原创文章,作者:表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inanmao.com/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