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30%,重仓互联网的基金被清盘了!

去年年末大家都在晒收益,但今年的画风比较惨烈。

上头条的不是炒股爆亏,就是千亿私募道歉,要么是某首席经济学家下场管理基金被爆锤。

可见行情之多艰。

近期还有一只私募基金清盘,原因是达到了亏损30%的清盘线,而成立时间仅有9个月。

亏损30%,重仓互联网的基金被清盘了!

一看重仓的行业,不禁长太息以掩涕兮。

中丐…

中丐今年跌出了股灾的感觉,不管谁来抄底都被埋,如果不慎重仓,有这样的后果也就不奇怪了。

投资还是要适当分散,虽说重仓踩对了原地起飞,但投资没有绝对的事。

如果押注的行业或者企业处于逆风中,资产要承受很大的波动,心理还要承受很大的煎熬。

倘若忍不住割肉,或者像这只基金一样清盘,就算后面能涨回来,产生的损失也没法挽回了。

基金同样如此,行业指数或者行业主题基金,以及同风格的主动基金,新手持有最多不要超过20%。

——

市场风险真的很大,这里再说两个案例。

第一个:开拓药业。

这只股票周二跌了70%,盘中跌幅更是超过80%!

亏损30%,重仓互联网的基金被清盘了!

香港市场缺乏流动性,仙股比较多,经常有这种走势倒也不奇怪。不过开拓药业今年涨了10倍,暴跌前市值还有170亿,肯定不是仙股。

但还是一把就跌光了。

原因是某口服药3期临床数据“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新药上市前需要做人体试验,为了观察药物的有效性,需要设置一个使用安慰剂的对照组。现在两组结果差不多,这表示吃药和没吃药都一个样,基本上算是GG了。

不过公司回复说还没失败,主要是病人没选好…

新药研发是高端生物科技,成功了当然有肉吃。不过失败就成了肉包子打狗,因为从早期的药物发现到三期临床,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以开拓药业为例,此次仅临床试验的花费就达到24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高达1.5亿。

而公司过去四年零营收,这表示公司本身不具备造血能力,主要是靠投资人的钱支撑。

当前公司账上仅有12亿现金,如果按照这个烧法,仅能支撑9个月。

更要命的是,没有人可以保证在此期间有新药能上市…

A股和港股的医药今年都很拉胯,但开拓药业涨了10倍,就在于此前这款药的前期临床数据还不错,甚至还在巴拉圭拿到了EUA(紧急使用授权)。

这一切都很完美,似乎都指向了新药必定成功。市场自然也给足了预期,早就用计算器把终局都给按出来了。

但此次公告无疑是一道晴天霹雳,把所有的美好预期瞬间击碎,甚至连公司的前景都变得渺茫。

这种巨大的预期差之下,暴跌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然最受伤的,还是那些在巨大涨幅后买入的投资者。

第二个案例:量化基金。

这个案例离我们更近,因为三季度时量化基金非常火爆,再加上媒体大肆宣扬,大家多少应该都听到过这个词。

然而一个季度后排队道歉。

亏损30%,重仓互联网的基金被清盘了!

原因在于多款产品创下最大回撤,把今年的超额收益跌光了。

量化基金大多锚定中证500,而中证500今年上涨15%,优秀的量化基金能跑赢10%以上。

这也意味着超额收益跌掉了10%以上。

那谁承担了这部分亏损呢?

三季度最火爆时买入的投资者。

这一幕似曾相识,就像坤坤、春春、兰兰、蔡蔡等,在热度最高的时候买的人都很多,但不久后就开始了下跌。

这也说明基金高光之时,反而是风险最大的时候。

综合上面几个案例可知,市场风险真的是无处不在,我们普通投资者需要非常谨慎,为避免踩坑,以下几点值得留意。

1)不懂不做。

2)涨幅巨大的时候,风险也很大。

3)控制仓位、均衡配置。

——

1、茅台举办茅台升级版53度珍品酒发布会,但市场更多关注大单品飞天茅台的涨价消息。此前新任董事长曾表示,营销价格体系必须要改,着力让茅台回归商品属性,这被市场解读为茅台或许会涨价的信号。但目前来看,上任以后实行的却都是控价举措。另外据经销商反馈,茅台已经通知近期将进行春节备货打款,预计完成全年配额25%左右(1-2月),价格暂未变化。

2、医疗指数4连阳,并且底部持续放量,说明有资金开始潜伏。从估值上看,中证医疗指数目前整体市盈率是40.26,处于近两年来2.69%分位点、上市以来9.35%分位点。

主流机构对当下医药的看法偏乐观:随着老龄化加剧,医药高增长趋势不变。这里面有两重红利,一是人口基数的红利,医药依然是一个确定性较强的刚需行业;二是我们老龄化也加重,老人是医药服务的主要群体。参考发达gj的经验,我们会进入一个经济越发展→人均寿命越来越高→老龄化加剧→医疗服务需求增长的正向循环,医疗行业的增长有着强劲的基本面支撑。

对于影响较大的集采,如今随着逐渐成为常态,市场对集采的利空也开始钝化。

最后具体到行业上来看,比如说创新药CXO。从目前头部披露的数据来看,其获得的订单数量稳定增长,盈利表现很是优秀,这部分医疗企业还是很有投资吸引力的。另外,医疗器械行业将受益于国产替代。国内创新医疗器械许多细分领域市场,进口器械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国内医疗器械约有三分之一品类进口替代率不足50%,国产替代空间大。

3、半导体今天上涨2%,终于迎来久违的反弹。消息面上,最大的半导体产业集团紫光重整计划获得通过,标志着危机暂时告一段落,今天涨停也带动了整个半导体板块走强。

4、大盘今年上涨4.1%,不出意外的话连涨三年,算是近20年首次。而此前保持着最多涨两年就必跌的记录,难不成慢牛真的要来了?

今天市场全线飘红,做多情绪稍显回暖,多数基金也收涨。组合回了点血,终于有了点跨年行情的味道。

今天结束之后,公募基金2021年的业绩基本也锁定了,后续多多也会为大家盘点一下各大基金的表现,敬请期待。

640

原创文章,作者:表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inanmao.com/365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