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必备的阿里妈妈淘宝客新规则解读
昨儿淘宝联盟又出来一个新规,肯定都知道是针对返利这块的。上篇文章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解读和闲聊,联盟新规出来,不用看肯定是骂声一片。
因为触碰到太多人的利润红线了,包括我自己,硬生生的被切下去还不能反抗,甭管怎么说,该来的都要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政策既然出来了,就要跟紧了。
一.比价订单定义:
消费者在该推广者场景外已明确了具体的购物需求,由推广者通过优惠等方式引导转链成交所带来的订单。具体是否属于比价行为所产生的订单以淘宝客软件系统等实际判定结果为准
场景举例:消费者一定时间段内已经在手淘内有明确购物意愿,但为获取更多优惠(如返利、优惠券等)而主动使用商品标题在推广者场景内搜索转链购买的行为
简单来讲就是用户先打开淘宝先浏览的商品,在通过其他渠道转链打开的订单都会调整佣金。
光这一点就很明显的告诉你,我不想让用户先要购买我这个商品了找你查卷拿返利,我希望的是用户先从你那边看到在把用户吸引打开淘宝。
你看,这时候就需要你去导购。
内容导购是出路,也应该是出路,但是肯定有很多人很迷茫,因为有些生态不适合他生存,直播带货,内容带货,社群带货,都是很好的出路。
虽然有些生态的门槛必然要高很多,但是不逼到你头上你咋知道你做不好呢?
返利不会一刀切死,要切早切了。联盟也承认返利带来了复购和导购增长率,并不是一无是处。一定会给你一段时间喘息,这段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讲很重要。
还没有夸张到分分钟寻求转型的份上暂时,但是肯定尽最快的速度往导购上面去发展。内容导购也好,ip导购也好,直播也好,复制也好,总之能让用户看到你的推荐,并且根据你的推荐去下单,那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业务员。
其实也很好理解,假如你们公司有一部分业务每天业绩稳定,但是要拿出一部分提成给客服,但是A客服每天的工作都是机械性的,有人来找就回复,没找就不管。
B客服的工作是弹性制的,每天忙着去拉新用户来买东西,并且每天不断地去推荐优质的东西给老客户,给公司源源不断的带来客流和利润,久而久之业绩上涨,客户体量也越来越多。
你作为公司的老板,你愿意把钱分给B客服还是A客服?那自然是选择给B客服,因为A客服的作用太小,而B客服的作用很大。
虽然A客服会心里有怨言,但是为了大方向的发展必须得进行改革,甚至换血,也能让更多的B客服看到动力和希望。
这次新规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决定的,而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磨合打理,等待时机成熟来放出来。所以既然考虑周全了,改动的几率就很小了,但是具体是怎么执行还是有很多弹性。
但是新规一出我看到了淘客们太多的不友好,对官方有太多的戾气,其实真没有必要,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考虑的自然不同。
受影响的人太多,包括app这块的返利购物流程,也不是导购的存在,但是这么久的用户习惯,和这么大的流量池,说一下子改不可能改完。
最多就是先割一点我们的肉看看市场的情况,最后看怎么合适。
接下来有一些文字可能和联盟政策无关,但是可以让大家不那么紧绷。
思考,忙里偷闲,思考了很久。
我们在努力赚钱的同时,要做好一个怎么样的人?
没有答案,只有闲谈。
我觉得要做一个与人为善的人。
与人为善并不是讨好别人,这俩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区别在于讨好别人是要照顾别人的情绪,怕别人不开心,怕别人不认可你。
而与人为善就是正常的交集,适当的和善,能帮就顺手帮,能让别人舒服就尽量让别人舒服,如果不能就直接拒绝。
讨好型是不懂拒绝的,与人为善是懂得拒绝的。
有些人的戾气太重,不管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上。
最致命的一点原因还是:不见得别人的好
他们宁愿看到外人的好,可以看到离他们远的人好,就是不愿意身边的人比自己好。
离自己远的人,或者远远胜过自己的人,他们就盲目和崇拜。
很少有人会去嫉妒马云,麻花藤,也很少有人对他们仇富。
但是你要是他周围的人,或者是亲戚朋友,或者是同行业之间,你要是比他好,他能气的半死,你要是出了点事,他比谁都开心。
绝大多数痛苦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平庸还痛苦,而是看到身边的人比自己成功而痛苦,痛苦身边的人忽然超过了自己,感到无比痛苦。
其实自从写了公众号,接触的人更多了,自然混杂,也没事找找各个领域的人去闲聊,扯淡。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很多行业的老人,自媒体人,包括很多公众号更新的越来越少了。
最近找了很多人闲聊,也找了很多前辈沟通,多数的答案都差不多。
吃力不讨好。
也不靠这玩意赚钱。
早几年,不管在各个领域,能做到意见领袖层级的,不管是哪个行业。
真都不缺钱了,早就依靠着实力,和信息差赚的盆满钵满。
已经没有动力去更新,去给别人灌输他的思想了,况且还吃力不讨好,也不想告诉别人自己怎么玩的。
因为不管他说什么,一定有人怼,总有人觉得不爽,不爽的原因其实多数都很简单,大致相同。
因为总有人觉得,他说的玩法我也会,他的渠道我也有,他讲的道理都是狗屁,换我来我也行,这是一定的。
久而久之人心就烦了,快乐就少了
咋说呢,真的很愚蠢。
喜欢送花的人,周围满是鲜花。
偷偷种刺的人,身边满是荆棘。
不要太去计较,别人讲的有用的,就给点个赞,没用的,就无视掉。
现在最讨厌哪种人。
戾气太重的人,这种人喜欢咋咋呼呼。
互联网上和现实中都有这种人,现实生活中,周围的人。
越是咋咋呼呼的,现在越看越像沙雕,越是想证明自己牛逼,越是像沙比。
互联网上也一样,戾气重的人一把一把的,这些人,不可交
网上戾气重的人分为几类,键盘侠,柠檬精,事儿逼。
三类都不是啥好人,因为这三类人我都做过。
我是键盘侠的时候,一人战一个群,很多脏词都是自己发明的,现在极少打脏字,骂人。
我是柠檬精的时候,看到别人就爱酸,酸来酸去就是那么回事,后来慢慢长大了才发现,遇事求学,酸没有用,别人怎么成功的,别人怎么做好的,好好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不是一味的去酸。
事儿逼的时候,看到谁就怼谁,没事就找点事,生怕别人关注不到我,谁牛逼,先怼谁,怼完一个怼下一个,拉黑我就开小号继续找你事。
人之初性本恶,好在我愿意正视自己,改变自己。
所以有时候更能理解带有戾气的人,因为他们内心需要认同感。
想办法让别人和自己都快乐些,离成功就更近一些。
善待
讲个小故事。
①:每次过年回家的时候,在大城市里呆惯了,回到老家下馆子,吃饭,总是感觉太便宜了。
三个人吃碗面线,弄几个小菜,再整两根肠,临结账的时候,老板说18快5.给18吧。
我瞬间就不乐意了,这么实惠还要让我五毛钱?那怎么行,我说转20,叮,那边收到提示音,到账20元。
小店老板乐了,我也乐了,可能做这么久生意,头一回遇到多给钱的。
回家表弟把这事说给我家里人听,家里人就会觉得我烧包。
怎么解释呢?
我觉着多花一块钱买到了自己快乐,别人快乐,很值啊。
谁都拿的出一元,但是极少部分人愿意在这种事情多拿一元,认为这是自己吃亏。
从那以后每次再去这家小店吃饭,老板对我的印象那是相当深刻,每次都笑的很灿烂,即便是有时候吃饭手机没电了,也没关系,下次吃饭一起给了,你看,这就是基础信任建立起来了。
我多花一块多钱老板乐了,并不是因为一块钱的事情,而是遇到这种事情的概率很小,亦或者老板难免会经常遇到计较的去对比,这样更显得我这种人的特殊。
我也很开心,我认为老板收的价格太便宜了,多给几块钱是应该的,不给的话反而膈应的慌。
我家里人听说这事,也是哈哈大笑,说估计老板背后说头一回遇到这种人。
你看,花了一块多钱买了这么多人的快乐,我觉得很值啊。
我难道不知道老板其实赚我钱?我肯定知道。
这重要吗?不重要。
②:疫情刚刚减轻的时候,不限制走动。
楼下多了个卖包子的。
跟平常卖包子的不同是。
这次的是个年轻男人,骑的是辆两轮电动车,后面带了个箱子。
一看就太不专业。
挂了个小纸板。
写着,大包子一元一个。
一个年轻的男子,一个不专业的两轮电动车,一个不专业的纸板。
在小区门口的步行街上,略显的有些沧桑。
很明显,这不是老手。
专业卖包子的人不是这样。
我趁着人多的时候去买了一个包子,微信付了一块钱。
包子挺大的,超值,跟加工的不同,能看出来是手工的。
中间拍下了收款码的照片。
回家的时候又扫码付了188,希望世界对于每一个愿意行动的人充满爱。
我觉得能让一个年轻的男人放下面子,去这么不专业的卖包子,很大可能是遇到事了,或者是压力特别大了。
不是卖包子有任何不妥,而是不应该以这种形式出现,经历过低谷期的人应该都懂。
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想多了,人家可能还有极小的概率是出来体验生活的呢。
但是看眼神,看神态,并不像。
不是我有多善良,也不是我多有钱,是因为我对整个社会的戾气少。
我愿意善待别人,是因为受过社会的善待。
十来年前刚辍学不久的时候,那时候也就十四五岁,跟着母亲后面。
南方应该很多人见过街上拉的那种板车,上面放满了货物,人就边拉边走。
很多都是北方人。
每天走几十公里来回那是常事。
住在一个月一百块钱的民房里。
每天走路拉着板车跟着出街,顶着太阳也是常事。
有时候停下来还要担心被城管看到。
那时候对城管两个字是带有恨意的。
当时的我肯定不明白什么城市建设,什么道路规划这类的。
体会过人间疾苦,更懂得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有一次在小路的岔道口,有一个骑着自行车的男子来买桃。
要五块钱的,称好之后给了十元。
刚要找钱,男子转头骑车就走,我母亲说还没找钱呢,男子说:“不用找了,给小孩买点好吃的”
道了句谢谢。
那时候我最开始还不明白,我问我妈:这人看着也不像有钱人,五块钱都不要了,觉得他可能有点败家。
后面多年以后想起来才明白,那是他对待这个社会的善意。
那天的5块钱,花了1.5买了一个平时不舍得买的烤鸭头。
那时候应该是2010年吧。
很多事情这么多年我早都记不清了,但是这件事我还记得清楚,还记得对话,神态,周围的环境。
写出来这件事的时候,我依然面带笑意。
虽然是陌生人,他用行动告诉我善待这个社会,善待别人,所以我也慢慢的学会了善待别人。
你看,有因有果,我也在不断的把这份善意传达给别人。
我不是什么好人,很多事情都是一步步学习来的,现在越来越觉得,赚点小钱,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没有比做人更难的事了。
你好,我好,大家好。
感恩
讲了很多小故事。
也跑题跑完了,但是这重要吗?
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看故事的同时,心里都舒服了好多。
很多大牛靠着联盟这棵大树赚的盆满钵满,甚至拓展了很多新业务。
也有很多人小赚了一笔,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为联盟考虑。
我们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放下所有的戾气,继续干事。
跟着官方的政策走,他怎么改,我们怎么跟,既然他们的理由和利益足够,那他们就应该这么做。
关键还是你并不能左右这件事态的发展。
而且没多大必要去担心,也没多大必要去继续关注并且伤脑筋,我们只要想着做个对联盟有用的人,尽量为联盟考虑。
因为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个情况,甚至官方可能也要根据市场进行调节。
现在说什么都是多余的,等具体执行的细则出来,该怎么办怎么办。
返利就算一刀切,切的也不是你一个人,市场生态终究还是会恢复平衡,一刀切的可能性不大,虽然这次新规虽然对内容生态影响不大。
但是不要觉得内容生态就一定很好做,做直播的,做内容,做导购,一样也有自己的难处。
这次影响最大的肯定就是返利这块,我作为一线实操者,确实很累。
微信这块的态度十分不友好,如果联盟这块压力给的足够大,两边压力加到一起确实让人很难受。
但是受不了,也得受。
但是最起码我们又知道了联盟在大力扶持内容带货。
1.做朋友圈,优惠券群,免单群,线报群之类的;
2.通过文章引导,知乎,微博,公众号,小红书,做内容导购,好物推荐,种草引导;
3.通过个人IP,影响力,或者通过短视频抖音,快手等直播视频卖货的;
既然官方给了我们方向,你只有遵守规则,不要跟赚到手里的钱过不去,你不做有人做,你不赚有人赚。
也不要觉得动不动转平台,你可以转平台,但是你的用户不一定跟你走,你可以转平台,但是同样要重新累积,积累你的粉池和用户。
而且别的平台依旧不支持返利,大力支持导购的存在。
就像是一个差生,这个学校不要了,你转学到另外一个学校别人就能拿你当宝贝了?不可能,不存在。
是平台都知道,因为只有导购的流量,才是好流量,值得平台去花时间,花精力,花成本去沉淀这块。
包括前两年做招商淘客躺赚单子的,现在要么转型,要么倒闭,天天打电话,聊旺旺忽悠商家加入计划,又不去推广,就躺赚佣金。
能赚一段时间,但是长久看来必须要切除,不然你让那些认真推广的招商淘客怎么看?
你让商家怎么看?一天几十个人来找我,没有一个跑的动单子。
你看,方向明朗起来了一切也就那么回事。
不过换句话说回来,大淘客就算转型非常容易,有粉丝池,有流量渠道。
所以也就意味着,只要你有粉丝,能搞到粉丝,搞到用户,你完全不用担心任何问题。
相反,如果没有粉丝,没有用户渠道,没有流量,就算政策不把你刷下去,慢慢的自己就被同行刷下去了。
所以你看,淘客依旧没有变,依旧是获取流量,维护池子,变现提现的一个过程而已。
你看,淘宝客对多数人来讲只是流量变现的一个手段而已,至于是通过返利变现,还是社群变现,还是等等变现,都不重要,都能学会,你担心个啥?
只有大家一起把淘宝这块蛋糕做大了,淘客市场才有更远的未来,如果淘宝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我们最后的出路会怎么样?
难道就比现在容易了?肯定不是!
其实先不是怎么做,做什么,而是我们要为联盟考虑,联盟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生态需要什么,他们才会开心,把不开心的慢慢舍弃掉,多做一些开心的。
他们开心了,你才能开心,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与其迷茫,不如做好手上的事情,交好身边的人。
踏踏实实干点实事,往后的日子在回头看看。
如此,安好。

原创文章,作者:表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inanmao.com/2118.html